日本车企品牌整合,能否实现“1+1+13”?
随着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、智能化浪潮来袭,为应对销量下滑压力,本田、日产、三菱三方车企选择“抱团取暖”,本田与日产将正式开启合并谈判,三菱汽车公司将就参与合并事宜进行探讨。不过,内部竞争、分工协调等多方面压力下,三个车企品牌合并未必能实现“1+1+1gt;3”,如何做好品牌定位与协调考验着三方。
新能源转型冲击日本车企
在全球汽车电动化、智能化发展趋势下,本田、日产、三菱的业绩均遇到挑战。财报显示,本田2024财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19.7%;日产净利润下滑超90%;三菱汽车净利润同比减少44%。
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颜景辉看来,三家车企主要问题是在新能源车的产品力上,本田、日产虽已进行电动化尝试,但在智能化方面以及新能源车的汽车规模化上都没有较大突破。就销售数据看,日系电动车整体销量存在感不强,特别是在华销售情况不及一些造车新势力品牌。
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则指出,从长周期看,日产和本田等日本车企曾经的竞争对手较少,而随着汽车行业全球化影响,越来越多国际品牌在同一市场竞争,无疑增加了日本车企的竞争压力。
面对竞争压力,品牌整合成为企业扭转颓势的选择。“汽车行业是规模经济的产物,在竞争压力下,经过整合重组,车企可以把规模做大、车型做少,互相利用技术优势,避免在低水平竞争。同时,车企合并还利于整合销售网络,特别是在海外市场利用整合的销售网络接近客户、扭转颓势。”张翔称。
从技术角度看,以本田为例,其发动机及混合动力都曾在汽车行业领先,但在汽车的“新能源时代”,这些技术渐渐丧失优势。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认为,随着这些优势逐渐消失,三家车企意图通过合并的方式来实现两个目标:一个是分摊风险,类似于用铁索将船连接起来,另一个是实现规模整合,规模化能够降低成本,提高竞争力。
品牌整合并非一劳永逸
通过汽车行业发展史来看,也有不少通过品牌合并抵御压力或提升竞争力的案例。比如大众集团在1980年代逐步收购德国豪华汽车品牌奥迪,这一举动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市场的地位;1998年,原德国戴姆勒-奔驰汽车公司与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合并,强强联手让戴姆勒-克莱斯勒集团公司,一度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二大汽车生产商。
在张翔看来,车企在激烈竞争中进行品牌整合是必经之路。“美国汽车行业发展初期,也有两三百家之多的车企,经过重组兼并目前只剩下4家车企巨头。而当前汽车行业对新能源车型研发费用的投入远高于传统燃油车,车企更需要通过品牌合并降低成本、提高研发费用以支持转型,这是正确的战略选择,也是大势所趋。”
那么,合并后的三方能否实现“1+1+1gt;3”的品牌整合效应?
盘和林认为很难,他解释称,三大品牌都缺乏足够的技术壁垒来开展竞争,品牌口碑和市场份额的增长水平都不如鼎盛时期。而在新能源车作为三大品牌这条必经之路上,三大品牌也都难以发挥头部车企的品牌影响力。
从品牌客群的角度,张翔表示,目前三方品牌都主要聚焦于燃油车型,同质化程度高,目标客户上虽然有小部分差异性,但整体也是趋同的;而在新能源汽车上,由于三方品牌优势均不突出,较难在品牌整合中发挥优势带头作用。
日本媒体评论也指出,合并并非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,如今本田和日产的核心业务仍以燃油车为主,在新能源核心技术储备方面相对薄弱,双方如何在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时代保持竞争力,是合并后面临的重要挑战。
从市场环境的角度看,品牌整合也需打赢一场“时间战”。颜景辉认为,品牌整合涉及生产、管理、供应链等多方面,激烈的市场竞争能否留给三车企足够的磨合时间,让其在产品力和品牌力上去发挥各自的效能,还不能确定。
重塑品牌定位或是关键
从汽车发展史上看,大众集团在数十年发展过程中,也经历多次品牌整合,至今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,旗下不同品牌在全球市场上均有出色的表现,特别是在豪华车和跑车等细分领域有着显著的地位。近年来,大众汽车也在布局新能源汽车。这是否能为日本汽车品牌整合带来一些启示?
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认为,大众集团对旗下不同品牌定位比较清晰,相互能够协同发展。日本车企合并时,也应明确各品牌核心价值与市场定位,使三方品牌效应充分协同。
他具体指出,本田市场规模及品牌影响力大,在新集团中大概率能保持领导地位,其管理模式、技术研发能力等可成为集团发展的核心驱动力。日产可以借助集团整合的资源,如研发资金、供应链优势等,强化其在电动车领域的竞争力。三菱虽市场规模相比较小,但在越野车和轻型商用车领域有专长,可通过精准定位,满足特定市场需求,融入整体战略,填补集团产品空白,实现优势互补。
在客群定位上,三品牌也需有所区分。詹军豪指出,本田可继续以技术创新和品质服务引领集团发展方向,提升品牌溢价能力。日产可主攻电动车市场,凭借自身技术储备和对年轻消费者的洞察,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电动车型,塑造年轻、科技的品牌形象。三菱则专注于其擅长的越野车和轻型商用车领域,深耕细分市场,巩固细分客群心中的品牌影响与市场地位。
张翔也认为,品牌合并后,三方仍需要不同分工。“比如本田,在品牌形象上更加年轻化,可以保留主要面向年轻化客群的产品,日产经常赞助赛车等汽车运动赛事,可以用赛道经验引领电动化。三方在合并后应明确聚焦领域,停掉重复、销量不好的市场产品,以互补性来发挥合并的品牌效应。”
免责声明:该文章系本站转载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。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,仅供读者参考。
相关资讯
我国全球海拔最高风电场,发电超2200万千瓦时
“洋中医”马文轩故地重返,中医药诊疗方式受海外认可
小鹏“飞行汽车”预售单价200万以内 我国现存飞行汽车企业1
山西省提前一年实现“县县通高速公路”
福田卡文汽车首款产品乐福发布重卡概念车Beacon亮相
2024中国国际零售创新大会:《生成式人工智能零售业全景探索
钛虎机器人:人形机器人矩阵产品方案——加速具身智能行业发展
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2024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发
优刻得688158.SH:积极参与算力互联调度平台的联合共建
一次性增设40个新专业,《职业教育专业目录》又迎扩容